每個人都需要一個舞台,
展現你的與眾不同,
說你想說的話,
做你想做的事。
在團隊聚會中你總是害怕在人群面前說話嗎?每一次站上舞台總讓你覺得特別緊張嗎?你覺得內向的人很難完成一場讓自己也滿意的公開演說嗎?
無論是工作還生活,都有太多需要發表言論的時刻,每次站上舞台,我們都希望可以贏得認同或引起迴響,就算沒有辦法做到最好,也希望能比上一次的自己更進步。
可惜不是每個人都生來就能言擅道,也不是每個人都擁有很多舞台經驗。但你知道嗎?這些都是能透過一些方法來練習的。
趁著這一次受客戶邀請,合辦了一場大型演說,我也想來整理出公開演說可以注意的幾個要點,你也能透過一步步的練習,完成讓自己也滿意的魅力演說。
練習的初衷,找到一個能表現自己的舞台。
「你準備得很久了吧?剛才 present 得很好!」
「我爸媽說你的畢業生致詞真的驚為天人!」
「覺得你講完工作分享,大家都想來這邊上班了!」
這是近幾年記憶中比較讓人開心的對話。
當我說起當年那個害怕人群、不擅言詞的小女孩,因為怕說錯話被處罰而沉默,因為身處陌生環境而侷促不安,因為擔心和別人不一樣而隱藏自己。如果你覺得這些已經很難跟現在的我聯想起來,那似乎也能代表我某種程度上的成功。
回顧這一條不那麼容易的路,我想分享自己對公開演說的理解。
# 1 客製化你的內容,給出觀眾真正想要的東西。
破題來說,就是換位思考。那些獲得掌聲的演講者,往往都很能夠知道適合不同場合的需求,掌握來賓名單和抱持什麼想法來聽,並預測大家想要的結果。
舉幾個例子。以付費課程為例,當學生帶著問題前來,希望的是講師能否夠幫他們解決,而不是課程能講得多深、或講師展示自己多有料。以徵才說明會為例,福利制度都不是重點,求職者想聽的是應該準備什麼或具備什麼特質,才有機會應徵上這間公司。
所有的公開演說或表現,都得因時制宜 (講不同時空的故事)、因地制宜 (講不同場合能共嗚的事)、因人而異 (講不同人遇到的問題)。
探索台下觀眾的需求,並且靈活應變的能力,也是一種把台下觀眾當作你的客戶,從業務力延伸的演說力。
# 2 確認這場演說想達成什麼目的,一步步引導結局。
每場演說都有不同目的,像是新品發表、品牌形象展現、業績提升、取得客戶名單…等。
如果是產品發表,那就要讓聽眾聽完覺得這功能真的厲害;如果是品牌形象展現,就可以用做過的事蹟、達成的里程碑,來展示出一定的專業;如果是引導客戶填答問卷的留名單行為,當然也要有一定誘因鼓勵人們如實填寫。
而一般常見的具體作法,就是事先準備公司的文宣品,在會場舉辦有獎徵答、抽獎、或入場即要求提供名片並簽到、或是填問卷才寄送課程簡報。
總之,不管你五花八門的型式是什麼,最終都要與你想達成的目的作結合。
# 3 發揮強烈個人特色,讓講稿和簡報都寫上你的名字。
一場魅力演說,絕對不會講重覆的梗、用別人製作的簡報。
因為那代表的是,你拿著別人的作品,重述別人想表達的意思。當然工作上有些時候,為了結省資源必須這麼做,但這也就代表那些時刻,並不適合太過獨特。
而哪些情境反而是你需要盡情展現自我的呢?面試、個人經驗分享、大型演說或授課…都有可能。如果你想留下讓人深刻的印象,最重要的就是發揮個人特色,讓你的講稿和簡報,像是寫上了你的名字一樣。
思考一下,你希望別人看見簡報的時候,對你有什麼樣的想像?就像是你站上台的穿著,別人會產生的第一印象是什麼?無論是文字、色彩、段落、畫面,都可以配合你的表達和節奏,加入更直覺的個人風格。
所以,你怎麼可能拿著和別人一樣的簡報,期望得到與眾不同的結果呢?
# 4 與時俱進的內容,隨時更新舉的例子和時勢梗。
當然準備一份講稿和簡報都很耗時耗力,所以這一點要講的是比較偷吃步的方法,就是透過更改案例和講一些當下時勢的梗。
例如,2020 年的奧斯卡最佳電影,剛被韓國電影寄生上流拿下了,這是一部我很喜歡的電影,所以我在解析業務力的時候,猛然想起影劇中的兩兄妹是如何取得求職的敲門磚,他們聰明運用業務力的部份,就會是我結合時勢著墨的重點。
有些時候,重覆的講稿和簡報是難免,但無論你要沿用的是自己過去的舊簡報、還是借用別人的現成簡報,你都可以直接修改案例和時勢梗,用稍微速成的方式去優化,幫整場演說快速換裝。
# 5 當自己的第一個觀眾,反覆練習克服緊張。
辛苦準備完演講大綱、講稿、簡報,甚至也把演講的前置宣傳和後續作業都備齊了,千萬別忘了要練習、練習、再練習啊!
首先是潤稿,把自己當第一個觀眾,先說給自己聽,把不順口的句子換個說法。再來是計時,透過字數或頁數先估算時間,再實際演練幾遍確認不會超時。最後是台風,別無他法只能透過反覆練習,甚至你可以找幾個觀眾來協助你穩定台風。
如果特別容易緊張的人,千萬不要跟臨場反應這件事賭下去,可以把稿子先寫好背起來,再透過持續的練習來增加肢體語言。而如果你同時有搭配簡報的話,也記得提前到會場,確認簡報的影片、轉場、動畫等技述性問題都正常。
我們都值得:說你想說的話、做你想做的事。
最後想聊聊一個關於自己的小故事,為什麼我能理解上台的緊張和練習說話的難,是因為我以前就是在群眾面前一聲不敢吭的人。
曾經在國小畢業典禮,看著同學站上台進行畢業生致詞,沒有榜上有名的成績,也不是校花級別的人物,但站上舞台演說的幾分鐘,深深吸引著我。特別欣賞她在舞台上的無懼、流暢、台風,在我心裡埋下一顆種子,告訴我,哪一天能不能站上台的那個人是我。
這顆渺小的種子,一直到我大學畢業才發芽,除了完成一個不可思議地夢想,也讓我深刻感受到,每個人都需要一個舞台,讓你看見自己與眾不同的地方,說你想說的話,做你想做的事。
你也試著克服上台的恐懼嗎?你正練習在人群面前公開演說嗎?又或者你也試著突破自己、挑戰一些你曾經做不到的事情?歡迎和我分享你的不安與蛻變。
【本文作者 - 娜塔莉 Natalie 】
-職涯教練 / 講師 / 作家 / Podcaster -
娜塔莉,北漂女子/跨領域行銷人,是 <職涯停靠站>人/Podcast<娜要下班了嗎?> 節目主持人。
MBA畢業,職場工作經歷百人海選行銷儲備幹部、萬人企業數位行銷經理,也曾經從破億銷售額的超級業務,跨領域成為數位行銷海外講師。十年職涯成就了自媒體專欄作家與校園講師,職場生涯總是擔任領路人角色,擅於引領他人從0到1的成長,也造就了後續創作者、職涯諮詢師、解盤占星師的身份。
擅長以細膩觀察品味生活,喜歡用溫暖文字書寫人生,近年活躍於節目創作及校園演講,致力分享跨領域轉職及跨出舒適圈的改變故事。
個人職涯教練服務:https://www.careergap.co/consult
企業校園演講邀約:https://www.careergap.co/seminar
podcast 節目收聽:https://www.careergap.co/podcast
社群追蹤最新消息 IG:https://www.instagram.com/career.gap/
https://open.firstory.me/rss/user/clc8l09cd00jl010f89asb2j2
2 留言
如果有一點簡報基礎,想要精進自己的簡報質感,有沒有什麼建議?
Hi Kitty,
其實網上有很多教學會提到,簡單明瞭的設計、文字篇幅減少、圖像化或整理成表格…等,把握這些準則應該就很不錯,不過最後提一下,我認為最打動人心的還是客製化的簡報,你知道自己要怎麼講,於是配合簡報的展示,也從你設計的巧思,可以展現出個人風格,這些需要時間也需要練習,久了就越來越上手啦!
Natalie 娜塔莉
留言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