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其被動等待
一種未知的安排,
不如主動選擇
一種全新的挑戰。
經營娜塔莉說故事以來,有幸收到讀者們的來信,或多或少參與了讀者們人生路上的改變故事。
我想藉這個機會挑選幾篇,把比較完整的提問或是重複出現的疑問,整理成幾個小篇幅,來分享給其他想問卻不敢問問題的讀者。內容皆會以讀者匿名來保護隱私,我的回信則是摘要內容並且會作部份修改。
這篇主要是擔心自己無法勝任業務工作,以及想培養能帶著走不被公司制約的技能。當然如果看完還是有其他問題,也歡迎來信與我交流囉~
讀者來信:未曾擔任過業務職,深怕自己無法成為一名業務人才。
敬愛的娜塔莉小姐 您好:
我在看了您在網路上關於業務項的文章後,深受啟發。本身之前未曾擔任過業務職,也對此職一直戒慎恐懼,深怕自己無法成為一名業務人才。
但聽您的分享後,了解到公司帶不走的技能最貴,相比其他工作必須強烈依附於公司體制與器具,業務力是一個獨立作戰的能力,也是一個實在的技能。
或許做一個具有行動力並能同時創造自身價值的業務能為自己的人生賦予更高的價值。不去試的話永遠不知道結果如何,況且,一直拖下去人會愈失去改變的動力,追求安穩。
感謝您的分享,期待您在未來能夠繼續分享您的心得與看法。
筆者回信:當你想做又怕做不到,我想告訴你 3 件事。
# 1 怕一直存在,我們都怕自己無法成為某個角色。
其實我真的收到很多關於心態面的提問,大家探討的都不是用什麼方法可以做到,反而是很擔心做不到該怎麼辦。雖然是看似不相關的兩個面向,但其實我也必須很坦白說,當你對方法瞭解越多,心裡的擔憂害怕就會相對減少,這兩項是反向成長的指標,也是息息相關的連動。
我們都害怕無法成為心目中的某個理想角色。學齡時期,害怕無法在團體生活中被接納,後來才發現保有個人特色才是一項更難達成的價值;出社會之後,擔心自己的成就無法光宗耀祖,後來才發現證明自己這件事也只有自己在乎。所以這些擔憂害怕,究竟帶給我們些什麼呢?
我不確定你對業務人才的標準是什麼,但我相信你去問每個人得到的答案都不太一樣,如果你真的做到了你心目中設下的標準,但身邊還是有人其不認同你,你該怎麼辦呢?另一方面,會不會其實無論你有沒有做到當初的目標,總還是會有那麼些意外的收穫呢?
當我們總是把目光放下結果,肯定會忽略過程的美好。有沒有可能在不論成敗、不計代價的過程中,更能從歷程中收穫養分,回過頭來才發現這一趟很值得。不瞞你說,我常常這樣。每次收穫都比想像中還多,因為沒有提前預設,所以得到的都是額外賺到的。
# 2 重點不是業務力,重點是能帶著走。
說到底我也不是鼓吹大家一定要都去做業務,畢竟我不是業務團隊招募成員,也不是資方的人資團隊徵才。我想表達的中心思想是「自由」,鼓勵大家培養的是能帶著走的一身技能,不被公司制度或特定工作給侷限住,而它不一定要是業務力。
起因是有太多朋友不敢離職的理由雷同,說是手上工作在外面很難找工作、說是做的東西都在公司電腦帶不走、說是工作表現很難做成作品集、說是換跑道的話就失去優勢,這些理由都嚴重限縮人們的行動力。與其抱怨這個換不掉的工作,不如想著如何讓自己保有選擇與彈性。
業務是個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我只是透過切身經驗帶給過我的好處,把這條可行之路分享出來,透過不太容易的新手爬坡路段,幫自己累積了階段性成果,也順利在路途的轉彎處做到跨領域轉職。不太輕鬆、不太容易,但是可行。
那要怎麼知道其他的路可不可以走呢?這麼說好了,假如你在辦公室面對重複瑣碎的系統操作,你必須仰賴這份工作的程度就很高,之於公司來說你的談判籌碼也相當低。所以現在的你可以去想的是,除了一輩子待在同一間公司,你有沒有辦法學到一些離開公司還能用的技能。
# 3 追求財富自由、心靈自由之外,也能有轉職自由。
人都嚮往自由,你可以常常聽到受薪階級追求的財富自由,也可能聽過追求完財富之後渴望的心靈自由,而在我們離這條路還有點遠的時候,還必須倚靠工作賺錢,來維持生活所需或滿足各種生活品質,或許我們可以現在職涯路上爭取更多的轉職自由。
有個說法是,現階段的不自由都是為了創造以後更多的自由。例如自律存錢、學習投資理財,是為了以後能打造財富自由的生活;例如飲食控制、定期健身運動,是希望自己的身體可以更健康。
就如同你信裡面提到的,一直拖下去會越失去改變的動力。也許可以想想看,如果五年十年之後,你會不會後悔自己沒做出這個嘗試?而那時候的你還擔心現在所擔心的事嗎?每一個改變,都必須靠自己有意識和覺知,並且願意真的付諸行動。
而我傾向把職涯路上的不舒適,當作邁向自由的前置作業,包含離開前份工作的機會成本,包含面對下一份工作的未知不安。這些有好有壞的觀感,也是你真的改變之後才能有的評價。但最終我們可以確定的是,你在不同兩個領域沿用的經驗與軟實力,能讓你更不畏懼換工作這件事情,因為你有了帶著走的能力。
後記:這世界一直在變,幸福企業也不保證永遠。
近來紛紛聽到不同友人分享公司的改變:有部門重組的人事異動,再怎麼想追求安逸也被迫面臨巨變;有公司大砍管理職福利的政策,造成劣幣趨逐良幣的大批離職潮;也有中階段管理者持續斷層的人才荒,終於被正視的問題帶來教育訓練制度的成形。
這世界一直在變,我們怎麼可能不變?
各產業都得跟上時勢,當企業被迫轉型,幸福企業也不保證永遠。只要有改變,就有人可能被犧牲。
或許此時有些人會去算計如何抵制改變,但我寧可去思考改變之下會有什麼選項、選項之內有什麼內容。
與其被動等待一種未知的安排,倒不如主動選擇一種全新的挑戰。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打造自身價值、增加更多選擇,會是職場中不可或缺的生存法則吧。

【本文作者 - 娜塔莉 Natalie 】
-職涯顧問 / 行銷講師 / 專欄作家-
商學院碩士 MBA 畢業,初入職場即攻頂業務新人王與 Top Sales,以最大跨度的跨領域轉職至數位行銷廣告產業,擔任產品行銷 / 團隊管理 / 海外講師。從業務之戰到講師之路,成功協助多位海內外職場新手成長,享受見證他人從 0 到 1 的改變過程。
現於國內知名企業負責數位行銷媒體策略,亦是職涯觀點自媒體人 / 校園職涯發展講師 / 女性專欄作家。致力推廣「以職涯轉換打造個人優勢」、「職涯規劃實現生涯規劃」等成長議題,相信分享與改變的力量,但願每個人都能走出自己的路。
合作邀約請聯繫:natalie.storyteller@gmail.com
最常活躍平台 IG:natalie_storytel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