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能要到他們離開之後,
身邊的人才能發現,
那隱忍的委屈有多痛,
那隱藏的祕密有多深。
當你不開心的時候,會第一時間找誰當作樹洞傾訴煩惱?你知道那些笑臉迎人的朋友,也會有悲傷難過的時候嗎?究竟要經歷些什麼我們才會發現,有些人溫暖別人的同時也在燃燒自己呢?
抑鬱症是那麼頻繁出現,卻又那麼難以發現。可能是太過隱晦了,所以身邊的人總是不知不覺;又或者抑鬱症學會把祕密藏得深,因為他本身就是不想讓你發現。直到路走到了盡頭,大家只能看見悲劇的結果,甚至連怎麼發生的都不知道。
「我在他鄉挺好的」看似是一部低調輕鬆的劇,帶來的震撼與細節卻非常多。
原本是被異鄉打拚的劇情而吸引,對於四個好姊妹的奮鬥日常充滿溫馨的想像。但看了第一集之後恍然發現,這部劇想探討的不只是異鄉生存的不易,更重要的是以抑鬱症作為主軸開場,揭開報喜不報憂的真相,以及驟然離世之後身邊的人必須面對的成長。

第一集劇透:那些被當成樹洞的朋友,內心的抑鬱沒有人懂。
原本看到金靖主演,就理所當然以為這是個集數不多的輕鬆小品,但沒想到我錯了,第一集開始就各種淚點,一路哭到第二集才結束。
故事從四個好姊妹在異鄉打拚展開,只可惜金靖飾演的胡晶晶大多只活在記憶裡。總是帶給大家歡樂的她,究竟在接了誰的電話之後,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可能是晶晶這個角色太過陽光,所以她無預警的離開顯得很衝突,她的最後一天是生日也是忌日,留下了一個非常懸疑的伏筆,讓人忍不住猜想各種可能,隨著晶晶的好姊妹們一起找線索,一幕幕揭開抑鬱症背後的不堪。
第一集用倒敘手法拍出晶晶的最後一天,接二連三發生讓她崩潰的事情,也許你會覺得每件事都很小,但到後來你也不難發現,最大的考驗就是一連串的小事長久疊加起來的。

從北京生活的外地人們,看異鄉打拚最容易遇到的 3 大挑戰:
# 1 房子:寄人籬下的各種麻煩,還有漂泊的心渴望獲得的踏實感。
外地生活面臨的第一個考驗,是居住的房子,而這也無關乎他們事業成不成功。
喬夕辰是快消品的行銷人員,畢業後就直接進入公司,多年競競業業打拚也還是只能在北京租房。工作中臨時接到通知,急於用錢的房東找了搬家公司,要把租在裡面的她趕走,才發現該繳給房東的半年租金都沒有入帳,辛苦賺的錢竟被空殼仲介公司騙去。
紀南嘉是活動公司的女老闆,事業有成的她生活頗有餘裕,但還是遲遲無法在居大不易的北京買房。直到遇上房屋漏水,不想處理和鄰居的糾紛,心生一念不如替自己買房,好不容易找到喜歡的房,卻在吃不消的房貸下遙擺不定。
許言是公司客服單位的小螺絲釘,結交男友是北京在地人,在倆人規劃未來的時候,把買房計劃列入考量,卻也因為買房這個導火線,引發和未來婆婆的爭執,間接引爆了小倆口在價值觀上的不合。
異鄉打拚的第一課,是如何落地生根,因為不想再漂迫,所以對家的渴望更深;因為知道自己是個外人,所以對安全感的匱乏始終存在。或許哪一天,我們會為了買房努力賺更多的錢,也或許哪一天,我們才明白能給予安全感的,和買不買房沒有關係。

# 2 金錢:不得不向生活低頭而賺錢,不想過得灰頭土臉而賺更多。
說完最直面的現實之後,衍生而來的第二個考驗是金錢,無論是為了生存還是生活。
紀南嘉是姊妹們裡面最有錢的,她自己創業當老闆,有能力養活一整個公司,身邊的人缺錢都找她周轉。但她還是有感到錢不夠的時候,在積極跑醫院檢查的時候,他需要支付龐大的醫療費;在打算買房付頭期款的時候,也真實反映錢不夠用的壓力。
許言是姊妹之間最傻白甜的一位,她多麼希望自己能配得上昂貴的名牌包,可以在朋友圈裡曬出讓人羨慕的照片,也嘗試過一夜致富的小聰明來賺快錢。或許你看著會覺得她很拜金、很虛榮,但誰又能輕易克服心裡的自卑,讓自己在優秀的姊妹身邊不至於矮人一截。
胡晶晶是公司裡的小業務,盡責完成自己的工作,卻還無預警在裁員中受害。但她是隻身在外地打拚的人,沒有辦法失去這份工作,她需要賺錢養活自己、付房租、寄錢回家、甚至還要償還不斷借貸的無底洞,永遠不夠用的錢是她喘不過氣的日常。
經濟壓力說來庸俗,但也如此真實。無論是對物質的渴望、不想向現實低頭的決心、不讓家人擔心的倔強,想往上爬的心每個人都有,但想走捷徑的路是沒有一條好走。

# 3 情感:必須告別的前男友們,以及看透職場沒有真朋友。
談完冰冷的金錢和房子,來說最難解的是情,包含親情、愛情、友情的牽掛。
親情方面,最多呈現的是情感綁架,有來自長輩的催婚、虛索無度的借錢、毫無意義的攀比,總認為生活在大城市就樣樣能行,在遠親來訪時的打擾與刁難中,對於家庭觀念特別重的東方人而言,是想拒絕卻難以說不的無奈。
愛情方面,最深刻劃的是與前男友的偶遇,有在職場中不期而遇後的較勁、有發現前男友選擇了更富有的另一半、有經營許久的小情小愛卻因了解而分開。告別前任就像是告別了青澀的自己,用更成熟的方式換一段更合適的戀情。
友情方面,最經典的就是最後姊妹們的大吵,他們花了青春的大把時光在一起,只要一個不小心就能瞬間瓦解。原來從晶晶離去開始,她們就各自埋下自責與怨懟,那些沒說出口的怨言,只是一顆隨時炸裂的未爆彈。
在面對不同情感問題中,發現與家人的和解,就在把話說開之後;而放不下的感情,其實也只存在想像之中;那些來不及告別的朋友,除了帶來悲傷還有彼此的心結。

第十集劇透:長大後的世界,崩潰往往只在一瞬間。
第十集最深刻的是喬夕辰的同事苗苗差點走上絕路,讓人聯想到了第一集想不開的晶晶。
苗苗因為受到利益的誘惑而選擇背叛,投靠惡勢力不成於是在一夕之間失去了所有。在生活中種種的重擊之下,她成了這部劇第二個爬上高處想輕生的角色。喬夕辰看著他想不開的背影,聯想到失去的好姊妹晶晶,說什麼也要把她勸下來,她實在無法再面對一次悲劇。
但晶晶這樣的人不會只有一個,而留住這些絕望需要的可能只是一句關心。
這兩個角色頭尾呼應的安排,讓人反思同樣都是面對低潮,卻有截然不同的結果。當身邊有出現任何一丁點善意,就有可能打消抑鬱症的負面念頭;但一個接一個的打擊接連發生,如果沒有及時出手的溫暖,小小一件倒楣,都可能是最後一根稻草。

如果可以,讓這個世界多一點善意。
以前剛出社會的時候,我也充滿離鄉打拚的壓力,做什麼事情都想要具體的意義與成果,或許是豐厚的收入與獎金、也可能是實質的獎項或表揚。但在工作幾年之後,開始有許不同的想法。
賺錢固然重要,但是拚命賺錢卻不一定能帶來更多自由;成就固然重要,但盲目追逐之後回應的是更多的空虛。曾經太過在意表象的收穫,才發現真正讓內心滿足的,是不計後果釋出的善意。
你永遠不知道,你說過的話、寫過的字,會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用某種方式影響到某個人。如果可以,讓這世界多一點善意。謝謝正在看我文字的你,如果對內容有什麼想法或啟發,都可以在下方留言處用文字和我分享。
有什麼悄悄話想對我說嗎?歡迎來這留言給我唷:) https://natstoryteller.com/contact/

【本文作者 - 娜塔莉 Natalie 】
-業務顧問 / 行銷講師 / 專欄作家-
商學院碩士 MBA 畢業,於房地產業務攻頂新人王與 Top Sales 後,跨領域轉職至數位行銷產業,曾任產品行銷 / 業務管理 / 海外講師。從業務之戰到講師之路,成功協助多位海內外職場新手成長,享受見證他人從 0 到 1 的改變過程。
現為國內知名企業的行銷經理,亦是行銷顧問 / 業務講師 / 職涯專欄作家。致力推廣業務力帶著走,勇敢走出自己的路,相信分享與改變的力量。當職涯轉換能實現生涯追求,每個人都能展現獨特價值,每個時刻都有權利改變人生。